河南日报:万象更新,延津发展入佳境

延津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jxmsmp.com 2017-04-13 07:34[field:pubdate function='strftime("%Y-%m-%d %H:%M:%S",@me)'/] 【字体:

本报记者李虎成赵同增本报通讯员李建彬

4月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转型发展攻坚推进会,对2016年度“十强”“十快”“十先”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进行表彰,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榜上有名,继2013年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之后,又获得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殊荣。

延津县委副书记、县长李维山说,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离不开三级书记例会这个“引擎”的推动力。

三级书记例会解决群众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夯实党建基础,让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延津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了延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2013~2016年,延津完成生产总值从101.8亿元增长到128.1亿元,年均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5.0亿元增长到7.25亿元,年均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4.2亿元增长到63亿元,年均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在大幅提升。

农村的美“秀外慧中”

3月31日,记者来到小潭乡王魏庄村,看到这里道路宽阔平坦、干净整洁,到处开满了黄艳艳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空气里飘着一股清新的花香。村里的文化大院热闹非凡,“大美延津”群众文化活动把魔术、广场舞、盘鼓、戏曲等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送到了群众的身边。

说起村里的变化,70岁的村民王会新高兴地竖起大拇指:“俺村变得干净漂亮了,群众的生活丰富了,社会风气越来越好了!”

垃圾围村、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污水横流、道路泥泞……这些在农村存在多年的现象是“城乡差别”的具体体现,在三级书记例会上也成为众多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吐槽”的热点。

2014年下半年,三级书记例会研究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城乡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意见》,延津县开始尝试探索县、乡、村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平安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救助、城乡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到网格中,一网多能、一网多元、一网多责、一网多效成为“三级书记例会”日常化的有机补充。

有好的机制,还要投入足够的资金作保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延津县可谓下了“血本”:将1200万元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城乡环卫设备购置和保洁队伍建设、垃圾转运、示范村创建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向12个乡镇发放专项补贴360万元;投资527万元,为12个乡镇统一配置垃圾运输车、铲车、洒水车等设备……2015年以来,延津县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投入已超过6000万元。

如今,延津常态保洁机制、垃圾收集转运机制正常运转,基本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2016年新乡市乡村清洁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延津召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县。

村容整洁环境美,是‘四美’乡村的第一步。”延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司天奇说,该县在新乡市率先开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开展了“延津城市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创建理念,以“村容整洁环境美、品德高尚人心美、乡风文明风尚美、精神充实生活美”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2016年,延津县拿出300多万元对文明村镇进行奖励,设立“延津好人榜”,深入开展“十佳延津好人”“十大好媳妇”“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举办“故道明珠·四香延津”群众文艺大奖赛、“迎新年大型书画展”、“春满槐香文化庙会”、“百城万场”文艺汇演、第二届青年歌手大赛等活动,推动大平调、二夹弦等非遗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农民文化生活更丰富、乡风更文明,让农村的美由内而外、秀外慧中。

脱贫的路越走越宽

石婆固镇东史庄村村民申常江勤快能干、憨厚诚信,在县城租赁一处门面房开起了服装店,专门承接来料加工的活计,每月可加工上千件简单的工装马甲,与郑州、安阳、邯郸等地的客户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作坊式“夫妻店”,却经营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去年年底,申常江多次给家人做工作,想回到老家“二次创业”,把生意的重心转移到东史庄,这让家人很不理解。

这是三级书记例会研究通过的“回归工程”的一个小故事——为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积极引导在外务工人士回乡创业,发展多种形式的乡村经济,增强造血功能,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务工、农活、家务“三不误”。

申常江说,回到家看到乡亲们还过着苦日子,自己腰包再鼓心里也高兴不起来,今年年初,申常江拿出150万元,在东史庄注册成立了惠民服装加工厂,开始对新招收的50名工人进行培训,而这50名工人中贫困户就有32个。

为了吸引申常江返乡创业,石婆固镇也拿出了足够的“诚意”,建好了占地2亩、建筑面积670㎡的标准厂房,第一年供他免费使用,一年之后收取少量租金。据东史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存安介绍,这是三级书记例会通过的另一项扶贫项目“精准扶贫就业基地”。

据了解,该项目由乡村两级垫资,按照每个基地带动20名贫困群众的标准建设,验收合格后,县财政按照每个就业基地5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2017年年底前全县将建成75个就业基地,带动1500个贫困群众转移就业,让1500个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东史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落地,给成功上岗的贫困户带来了转机。杨存安说,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每天加工服装近200件,一般的工人每天加工50件左右,工人每天收入最多的有300多元,少的也能挣个80多元:“村民张小敏的公公婆婆体弱多病,以前全家就靠丈夫打零工,现在她每月的收入能达到8000多元,她家脱贫近在眼前。”

扶贫就业基地也给申常江带来了机遇。现在基地每天的加工比过去1个月的加工量还多,让几个老客户对他刮目相看,新的订单一个接一个,他很快要上马新的设备,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能再给乡亲们提供150个就业岗位:“下一步,我还准备转型发展,注册自己的品牌,向国外出口销售工装制品,也造福更多乡亲。”

回归工程”“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县领导帮扶‘五个一’活动”“万名党员帮万户暖心工程”……随着三级书记例会扶贫项目越来越多,延津县贫困户脱贫的路越走越宽,2016年,延津县减贫3878人、12个贫困村退出序列,延津县在新乡市产业扶贫现场观摩评比中被评为全市非重点县第一名,县扶贫办被推荐为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

发展的难题迎刃而解

位于延津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鑫香园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企业,主营各类糕点、糖果、调味面制品、膨化食品等,主要产品有20多种,在全国各地大小超市均有销售。

4月1日,企业负责人卢雄文告诉记者,他们的项目计划总投资1.2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产1.5万吨糕点糖果、膨化食品,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同时还能带动周边交通运输、食品包装、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

卢雄文说,2015年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延津给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环境,县委书记祁文华、县长李维山经常到企业调研,时刻关注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一旦企业遇到难题,马上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帮助。

不久前,企业谋划开始二期建设时,遇到了一个难题,一趟高压线正好挡在施工路上,这个问题看上去不大,但涉及电力、规划、国土等多个部门多道手续,如果由企业出面协调,不仅费时费力影响生产,结果也不得而知。

在一次三级书记例会上,产业集聚区把这件事提交上去,相关部门现场碰头协商,就明确了各自的责任、任务,当场表态要限期为企业解决这一难题。卢雄文对此连连赞叹:“我是湖南平江人,在好几个省市经营过企业,这样的效率第一次见到!”

三级书记例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再棘手的难题在这里也能迎刃而解。

目前,该县累计在产业集聚区投入资金60亿元,先后实施了道路、标准厂房、电力、通信、热力、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并按照“一路一景”的规划,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创造了良好条件。将县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到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办公,制定了首问负责制、全程服务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措施,实行“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结制。

吸引了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克明面业、精益珍食品、笑脸食品、鑫香园食品、千百知饮品、酒鬼酒、新平川酒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和知名企业落户延津,培育发展了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两大百亿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叫响了“中国第一麦”品牌,被评为国内唯一的中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小麦全产业链产销衔接试点县、全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县。

    2016年,延津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增幅均位居新乡第一,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占比达到91%,全市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