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产业集聚区筹建于2005年,200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下辖食品产业园和机械化工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2.22平方公里,已建成17.83平方公里,2011年在全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中综合指数居第17位,荣获“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称号,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被省政府评为“2012年度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目前,集聚区内已入驻各类企业 151 家,规模以上企业 50家。2013年,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127亿元,实现税收收入2.7亿元,从业人员2.1万人,城市常住城镇人口15.1万人。预计2014年,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171.5亿元,增长35%;实现税收收入4亿元,增长48.1%;从业人员2.6万人,增长23.8%;城市常住城镇人口15.6万人,增长3.3%。
功能集合构建,提升承载能力。按照“拉大基础框架,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的思路,强力推进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60亿元,先后实施了道路、标准厂房、电力和通讯设施、雨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了产业集聚区“九通一平”,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总投资2.5亿元的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建成,正在对外招商;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110千伏胡堤变电站,已成为集聚区主供电网;总投资1.04亿元的日处理5万吨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建设;总投资1700多万元的河南省区域性食品检测中心项目已投入使用。这些项目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
企业集中布局,强力招商引资。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点,以食品加工、机械化工、白酒等主导产业为支撑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依托食品白酒产业优势,成功引进了总投资5.2亿元的酒鬼酒集团2万吨白酒灌装和物流配送项目、总投资3.8亿元的河南亿丰食用菌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食用菌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河南一饮相思酒业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养生酒项目等。依托机械化工产业优势,成功引进了总投资33.6亿元的晋开延化公司60万吨合成氨联产80万吨尿素生产项目、总投资7亿元的新乡乾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精密锻件生产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广东雄塑集团市政通讯电力民用管道、管件项目等。
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围绕主导产业链条延长、结构更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食品加工、白酒、机械装备、新型煤化工及生物化工、循环经济五大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依托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等优势,发挥新良、克明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构建“小麦—优质面粉—中高端面制品—副产品综合利用”产品链,打造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延津传统白酒产业和茅台酒20万亩有机小麦原粮优势,健全完善从酿酒原料供应、酒类酿造、酒类灌装物流、酒类包装的产业链条,打造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的河南省白酒产业园;壮大河南起重、天鼎机械等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引进一批高端成套装备及其中小配套企业,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的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依托延津地处黄河故道,国有沙荒土地资源较多的优势,培肓和发展新型化工产业,加快晋开延化“6080”、三浦百草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上下游相关联企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打造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豫北地区最大的新型煤化工及生物化工产业集群。以亚洲金属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为带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强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产业集中布局、设施共享,构建起特色鲜明、相互链接的循环经济链条,实现废蓄电池、废塑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润滑油等多元废弃资源的一体化回收,打造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成立了产业集聚区行政服务中心,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9项规章制度,实现各种事项“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结。二是设立投资项目服务代理中心,对外商投资项目,由投资商提供申请资料,服务代理中心指派专人,以“政府代办员”身份代办立项、土地、环评、注册等各项手续。三是实行大项目领导挂钩机制。凡被列入重点的大项目,均按“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制度,加强进度督查和跟踪服务,建立协调会办机制,破解供地、环评、批办、建设、功能配套等难题。四是实行项目(企业)评价职能部门制度。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每季度组织一次项目单位的服务评议调查,评议出落后单位和最差科室,评议结果在县政府网站、电视台等媒体予以公示,并对落后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五是坚持实行差异化投资政策,尽量减免县级收取或留成有关规费,努力吸引产业项目落户该县。严格落实项目(企业)每月25日前安静日制度,非经县政府法制办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到项目单位进行检查。对投资商提出的问题,坚持“事不过夜”的原则,及时妥善处理,坚决禁止和严惩各类阻工事件,确保项目建设不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