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
自然灾害:主要是指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影响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刑事案件。
一、自然灾害类
(一)洪水
应急措施:洪水来袭时,要沉着冷静,应根据洪水信息和所处位置选择撤离路线,提早撤离。转移时要遵循先人员后财物,先老幼病残人员的原则,切记不要打捞洪水中的财物,以免造成伤亡。在撤离前应携带可长期保存的食品、饮用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以及通讯工具、鲜艳的衣物。在洪水围困时可利用高地、山坡、楼房、树木、高墙、屋顶避险并通过通讯工具向外界报警或者挥动鲜艳衣物和高声呼喊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如被洪水卷入,要尽可能的抓住固定或漂浮的东西,切记不要惊慌失措、大喊大叫;不要游泳逃生;不要接近或攀爬电线杆、高压线铁塔;不要爬到泥坯房房顶。
(二)泥石流
应急措施: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泥石流发生前,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杂着较多杂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忽然变得昏暗,并伴随着轻微的震动感。泥石流多发区居民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环境,熟悉逃生路线,泥石流发生的前兆、政府的通知、及时准备。不在暴雨之后或持续阴雨天气进入山区。宿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避开河床和沟底处搭建宿营地。如遭遇暴雨、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地或陡峭的山坡下避雨。发现有泥石流迹象,要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千万不要沿着沟向上或向下奔跑;逃生时抛弃重物;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处,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国土局建议修改为:泥石流发生前兆泥石流发生前有以下征兆:(1)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2)深谷内传来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3)沟谷深处突然应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发生泥石流应急措施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不能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而应向两侧山坡上跑,离开沟道、河谷地带,但应注意,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防斜坡失稳下滑,应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缓的地方暂停观察,选择远离泥石流经过地段停留避险。另外,不应上树躲避,因泥石流不同于一般洪水,其流动中可能剪断树木卷入泥石流,所以上树逃生不可取。应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高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强的掏刷能力及直进性,这些地方可能被泥石流体冲毁。)
(三)大风
应急措施:大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外出时要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行人在走路、骑车注意少走高层建筑之间的狭长通道。大风在通过狭长通道时风力会突然加大,从而会对行人带来一定的危险。注意(气象局建议增加: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不要在)户外大型广告牌、霓虹灯、灯箱和树木下长期逗留、行走,以免对行人造成危险。高空作业人员要立即停止作业,躲避到安全地区域;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学生应留在教室内,并远离门窗。
(四)冰雹
冰雹的发生是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固体降水物,小如豆粒,大若鸡蛋、拳头。常伴随雷电大风天气而发生,突发性强。
应急措施:冰雹发生时要关好门窗;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户外作业人员暂停作业,到安全地方暂避;暂停户外活动,勿随意出行。(气象局建议增加:驱赶家禽、牲畜进入有顶蓬的场所,妥善保护易受冰雹袭击的汽车等室外物品或者设备。同时还应注意防御冰雹天气伴随的雷电灾害。)
(五)雪灾
指冬季、春季出现的强降温和大风伴随降雪或大风卷起地面积雪的天气。对道路交通、城市居民生活和农牧业生产危害极大。
应急措施:
1、大雪以前,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防寒准备,包括室内取暖设备及衣物;食品准备充足。
2、下大雪时,汽车减速慢行,路人当心滑倒;必要时封闭道路交通。老、幼、病、弱人群不要外出,注意防寒保暖。关好门窗,紧固室外搭建物。高空、水上等户外人员停止作业。
3、雪停后,道路湿滑,车辆慢行。有关部门做好融雪、道路积雪清扫工作。
4、道路结冰时,汽车司机要特别注意路况,安全驾驶。行人出门要当心路滑跌倒。
(气象局建议增加:5、种养殖业要备足饲料,做好防雪灾和防冻害准备。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将户外牲畜赶入棚圈喂养。)
(六)地震
应急措施:
1、地震发生时
(1)您在家中——选择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躲避,如是平房,可逃出房外,外逃时注意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室内安全地点有: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承重墙(注意避开外墙)。
(2)在学校——听从老师安排,室内学生不撤出,室外学生不要回教室,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
(3)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气源,就近“蹲下,掩护、抓牢”,注意避开空调、电扇、吊灯。如在高层注意不要下楼。
(4)在电影院、体育馆和商场——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就近“蹲下,掩护、抓牢”。地震后听从指挥,有秩序撤离。
(5)在车内——驾车远离立交桥、高楼,到开阔地,停车注意保持车距。乘客应抓牢扶手避免摔倒,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
(6)在开阔地——尽量避开拥挤的人流。避免家人走失。照顾好老人和儿童。
2、地震发生后求生姿势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3、地震时不要惊慌
不要站在窗户边或阳台上。不要跳楼、跳车或破窗而出。如果在平房,地震时,门变形打不开,“破窗而出”则是可以的。不要乘坐电梯。不要因寻找衣服、财物耽误逃生时间。
不要躲避在电线杆、路灯、烟囱、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玻璃建筑物、大型广告牌、悬挂物、高压电设施、变压器附近。不要在石化、煤气等易爆、化学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附近。
不要位于明火的下风。
4、地震后要积极参与互救
先救多,后救少;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要留心各种呼救声音,了解坍塌处的房屋构造,判断哪里可能有人。挖掘时,不破坏支撑物,使用小型轻便工具,接近伤员时,要手工谨慎挖掘。尽早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如灰尘太大,要喷水降尘。一时无法救出,可先将水、食品、药品递给被埋压人员使用。施救时,要先将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尘土,再将胸腹部和身体其他部位露出。切不可强行拖拽。对在黑暗、饥渴、窒息环境下埋压过久的人员,救出后应蒙上眼睛,不可一下进食太多。伤者要及时处理,尽快转移到附近医院。救人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小心余震。
(七)雷电
急应措施:
1、在户内遇到雷电天气
(1)一定要管好门窗,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远离金属门窗、幕墙,不要站在阳台上或在阳台的铁丝上晾、收衣物。
(2)(气象局建议增加: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电器),特别是不打手机。拔掉电器(包括电脑、空调等)电源插头。
(3)不使用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以免雷电对家用电器和人身造成伤害。
2、在户外遇到雷电天气
(1)在路上避雨时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电杆、烟囱、房角房檐,更不能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到大树下躲雨。
(2)远离开阔地带的金属物品(气象局建议修改: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不要去山顶、开阔地、海滩或船只上。
(3)不要待在开阔地单独的屋棚或其他小建筑内。有条件的家庭最好安装家用电器过电压保护器(又名避雷器)。
(气象局建议增加:(4)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
(八)大雾
当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习惯上称为大雾或浓雾天气。大雾天气给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也常引发空气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
急应措施:
1、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司机要注意大雾变化,小心驾驶,慢速行驶,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为避免事故发生应将车辆停放在安全地带打开防雾灯待大雾散去在行驶;
2、雾天空气质量下降,居民应尽量不要外出和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等活动,如需外出要适当防护,如戴上口罩。
3、骑自行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
(九)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森林资源,还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巨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急应措施:
1、发现火灾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值班室、森林防火指挥部“12119”和“110”报警,准确报告起火地点所在具体乡镇村的方向和山势,以及燃烧的植被种类。
2、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要保持镇静,就地取材,尽快做好自我保护,以求安全迅速逃生:
(1)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燃烧的风向。逃生时切记要逆风逃生,不可顺风逃生,因为火燃烧的速度比人奔跑速度要快。如在较为开阔平坦地带,可以河流、小溪、道路为依托迅速逃生。
(2)当烟尘来袭时,用浸湿的衣物和毛巾遮挡住口鼻迅速躲避。如果来不及躲避,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坦地带卧地避烟或者挖个土坑,将脸紧贴湿土呼吸。
(3)如果被林火包围在半山腰时,要快速向山下转移,切忌往山上跑,上山火的速度比人奔跑的快得多。
(4)一旦大火烧来,如果你处在下风处,四周没有退路且时间允许时,可以主动点燃身边可燃物,烧出一片空地后,迅速进入空地卧倒避烟避火逃生。
(5)在脱离火场后,要找到有水源的地方休整,并拨打电话报警将身处具体位置、身体状况和火场情况报告给当地政府值班室、森林防火指挥部 “12119”和 “110”等待救援。
在等待救援时要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十)高温
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现象;达到或超过37℃时称酷暑。连续的高温酷暑会造成人体不适,影响生理、心理健康,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高温酷暑时间为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在这个时间内不要在烈日下外出活动。
应急措施:
1、在高温天气下,老人、小孩和体质较弱的人群要采取防暑降温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间在户外活动,在室内应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利用降温设备,如电扇、空调等,必要时进行隔热处理;空调温度不应过低,保持在26℃为宜,但不要长时间停留在空调房内,也不能长时间直接对着头或身体某一部位吹电扇。
2、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对户外或在高温天气下作业的人员采取配备防暑降温的药品、饮品的防护措施,如清凉油、人丹,多饮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不要过度饮用冷饮或含酒精饮料。
3、极端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气象局建议增加:4、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十一)暴雨
应急措施:
1、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应当采取防御措施。停止户外作业,人员要停留在室内或安全场所避雨;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家庭应将门窗关闭。
2、对低洼地带和沿河农田、鱼塘等防水排涝系统进行检查、加固;(水利局建议修改:对低洼地带和沿河农田、鱼塘等防水排涝系统进行检查、加固、疏浚);(并建议增加:在低洼易 涝地区居住的人员,应随时做好撤离的准备)。在市区街道要建立固定的情报点,必要时对积水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和疏导。
(气象局建议增加: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十二)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本地或外地地面尘沙吹到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多发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出现时天空混浊,一片黄色,对航空、交通运输以及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应急措施:
特别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尽量减少外出,暂停户外活动,出门戴口罩、纱巾等做好防尘措施(气象局建议修改:注意携带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以免沙尘对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关好门窗,屋外搭建物要紧固(气象局建议修改: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做好精密仪器的密封工作)。多喝水,吃清淡食物,不要购买露天食品。尽可能停留在安全的地方,如骑车、开车要减速慢行,远离树木和广告牌。身处危险地带或危房里的居民应转移到安全地方。幼儿园、学校、单位应采取暂避措施,必要时须停课、停业。受影响的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要注意交通安全,必要时暂时封闭或停航。
(十三)寒潮
寒潮是指北方寒冷气团迅猛南下,造成急剧降温的现象。常伴有大风、雨、雪天气,会出现冰冻、沙尘暴、暴风雪天气,对农牧业和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危害,还会损害人们的健康,常引发冻伤以及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等。
应急措施:
1、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及紧急状况警报。
2、适当穿着暖和的衣服及防寒手套、帽子、围巾、口罩并检查取暖设备;尽量留在室内。注意饮食规律,多喝水,少喝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避免过度劳累。
3、如果汽车在高速路上抛锚,留在车内,发出求救信号,必须打开危险信号灯,保持通讯畅通,以便救援人员及时发现。
(气象局建议增加:4、对牲畜、家禽及有关水产品、农作物等采取防寒措施。)
(十四)崩塌和滑坡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滑坡受自然地质运动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会对城镇建设、交通运输、河运航道、工矿企业、农田村庄、水利水电建设等造成重大破坏。
崩塌和滑坡的前断流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忽然干涸;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扩张,有冷气或热气冒出;有岩石开裂或被挤压的声音;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形。
应急措施:
1、不在危岩下避雨、休息和穿行,不攀登危岩。
2、夏汛时节去山区峡谷郊游,要事先收听天气预报,不在大雨后、连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
3、行人要立即离开岩土滑行道,向两边稳定区逃离。切记不可沿着岩土体向上方或下方奔跑。驾车者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
(国土局建议修改为:滑坡发生前兆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一般都会显示出一些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滑坡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有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泉水位突变或混浊等类似的异常现象。(2)在滑坡体中部、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经进入临滑状态。(3)滑坡滑动之前,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隆起(上凸)现象,这是滑坡体明显向前推挤的现象。(4)滑坡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现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5)滑坡在临滑之前,滑坡体周围的岩(土)体会再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6)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在滑坡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崩塌发生前兆
崩塌发生前可能会再现以下征兆:(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2)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发生崩塌时应急措施
崩塌发生时,如果身处崩塌影响范围外,一定要绕行;如果处于崩塌体下方,只能迅速向两边逃生,越快越好;如果感觉地面震动,也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
发生滑坡时应急措施
滑坡发生时,应向滑坡边界两侧之外撤离,绝不能沿滑移方向逃生。如果滑坡滑动速度很快,最好原地不动或抱紧一颗大树不松手。